持续风暴已致美国加州18人死亡******
中新社旧金山1月11日电 美国媒体当地时间11日报道称,近期持续在美国加州肆虐的冬季风暴已致18人死亡。
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1日报道称,过去两个星期,加州有至少18人死于风暴。加州州长紧急服务办公室发言人布莱恩·弗格森当日表示,这是该州历史上最致命的灾难之一。
最近发现的受害者是一名43岁女性,索诺玛县治安官办公室在社交平台上说,潜水员11日从该县路边一辆被洪水淹没的汽车内找到其遗体,当时水深在8英尺(约2.4米)到10英尺(约3米)之间。在圣路易斯-奥比斯波县,救援人员正在寻找一名5岁的儿童,他9日早上被洪水从一辆卡车上冲走。
美联社11日援引弗格森的话称,目前,加州50%以上的县被宣布为灾区,所需重建资金可能超过10亿美元。北加州圣克鲁斯县发言人杰森·霍平说,该县有136所房屋遭到严重破坏,其中5所已无法维修。萨克拉门托市公共工程部发言人加比·米勒11日说,估计当地有大约1000棵树在近日的风暴中倒下。旧金山公共工程部政策和传播主管雷切尔·戈登称,该部门记录了大约1300起与树木有关的意外事件。
加州副州长埃莱妮·库纳拉基斯11日说,过去两个星期,加州遭遇了6场风暴,这通常是该州全年的风暴数量。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称,旧金山、奥克兰、圣巴巴拉等地近期的降雨量已经达到当地平时全年降雨量的50%至70%。
11日,加州约有500万人处于洪水预警之中。在接下来的10天内,预计还会有4场“大气河流”袭击该州。(完)
人工智能如何做到可信、可用?专家热议:把责任归结到个人******
中新网北京12月11日电 人工智能治理的理想状态,是人工智能技术能做到可知、可信、可控、可用。而在现实中,人工智能技术手段虽然非常强大,但是离完美、完善仍有相当的距离。从技术角度和技术应用角度,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做到扬长避短?
近日,在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上,专家围绕该话题进行了讨论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认为,现阶段很多技术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,如果过早地说这个不能用、那个不能用,可能会抑制技术本身的发展。但反过来,如果什么都不管,也不行。
“因此,现在更多还是从道德层面多进行引导。同时,做技术的人,也要尽量把一些可能的风险、抑制工具,即约束风险的工具,尽快想明白。自己也做,同时号召大家做,两者结合。”他说。
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国强教授、首席研究员聂再清认为,我们要保证能够创新,但同时不能让创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破坏性的影响,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责任归结到个人。
“技术的背后是有人在控制的。这个人应该时刻保证工具或创新在危险可控的范围内。同时,社会也要进行集体的监督,发布某个产品或技术,要能够召回、撤销。在创新和监管之间,当然是需要平衡的,但归根结底,还是要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。”他指出。
瑞莱智慧RealAI公司联合创始人、首席执行官田天补充道,在技术可解释性方面,需要去进行技术发展与相应应用场景的深度结合。大家需要一个更加可解释的AI模型,或者更加可解释的AI应用。
“但我们真正想落地的时候,会发现每个人想要的可解释性完全不一样。比如:模型层面的可解释,可能从研发人员角度觉得已经很好了,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是看不懂的,这需要一些案例级的解释,甚至通过替代模型等方式进行解释。因此,在不同领域,需要不同的可解释能力,以及不同的可解释级别,这样才能让技术在应用场景发挥最好的作用。”他说。
将伦理准则嵌入到人工智能产品与系统研发设计中,现在是不是时候?
高文认为,人工智能软件、系统应该有召回的功能。如果社会或伦理委员会发现这样做不对,可能带来危害,要么召回,要么撤销。
高文说,应用的开发者,系统提交或者最终用户让他去调整的时候,他应该有责任。如果开发者发现已经踩线了,应该给他一个保护机制,他可以拒绝后面的支持和维护,甚至可以起诉。“不能只说哪一方不行,光说是开发者的责任,他可能觉得冤枉,因为他只提供工具,但有时候是有责任的,只是说责任怎么界定。”
“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,一方面要建立一些红线。”田天建议,比如,对于人工智能的直接滥用,造假、个人隐私泄露,甚至关联到国家安全、生命安全的,这些领域一定要建立相关红线,相应的惩罚规定一定要非常清晰,这是保证人工智能不触犯人类利益的基本保障。
“在这个基础上,对于处于模糊地带的,希望能留有更多空间。不光是从限制角度,也可以从鼓励更加重视伦理的角度,促进合规地发展。”田天称。
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,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(I-AIIG)承办,中国新闻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,联合国开发计划署(UNDP)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UNESCO)等国际组织、国内外学术机构支持。(中新财经)
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 |